发展规划处一行参加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与执行研讨会
2015-10-22 09:35:26

 

20151016日至20151018日,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前往厦门参与了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与执行研讨会。会议设在厦门厦凤酒店4楼会议厅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017日上午主讲嘉宾:别敦荣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1017日下午主讲嘉宾:周光礼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018日上午主讲嘉宾:周玲 华东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会上,别敦荣主任、周光礼教授及周玲处长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与执行展开了深入研讨。17日上午,别敦荣主任从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环境与背景、“十三五”规划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应当解决的问题、“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方法等四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提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具备战略眼光,要符合办学规律,要服从国家与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要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规划编制,要系统规划学校发展,要从上而下并由下而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17日下午,周光礼教授作了《通往卓越之路:中国大学的战略与规划》主题研讨,他首先从世界看中国,谈论大学发展的历史方位,认为中国大学面临重新洗牌,大学地位转换由政府“分封”走向市场“竞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传说的“158工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活力和内生动力。一流大学政策由国际标准走向中国特色,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接着介绍了大学战略与规划的两种基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内在超越理论)和两种基本方法(SWOT分析与基标法),并指出中国制定规划的常见问题,包括缺乏有深度的院校研究,没有体现“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忽视大学使命和共同愿景,战略规划缺乏操作性等。最后,周教授总结了大学规划编制的10个关键问题并依次做了深刻阐述,包括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中长期的目标体系问题、学校规模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问题、卓越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学科整合和院系调整问题、拓展经费来源问题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等。周教授强调规划的生命在于执行,用规划统领学校一切工作,重视规划的推进与实施,杜绝规划流于形式,务必开展规划评估工作。18日上午,周玲处长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入手谈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认为“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一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人物,二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立足实际、找准服务面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三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敢于和善于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四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步同行。周处长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讲解了大学规划编制的五大内容及编制的步骤与程序,并以华东理工大学的规划编制为例,具体阐述了规划编制的院校研究与环境分析,强调学校应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寻求发展;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重点,包括学科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建设等。

结合我校实际及“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受研讨会启示,我校“十三五”规划应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深入的院校分析,不仅总结分析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也注重同类型院校的多维度分析,从而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强化特色发展;二是动员全员参与,重视规划编制的过程,通过规划编制工作,凝聚人心,统一思想;三是明确关键办学指标,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打造学校特色;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努力拓展学校经费来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发展规划处

2015.10.19